似水流年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673|回复: 1

姚晨:最难的一件事,其实叫随遇而安!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18-3-25 21:29
  • 签到天数: 765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10]以坛为家III

    发表于 2013-7-26 10:20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  性格一向被动、从未争取过什么角色的姚晨,笑一笑,便俘惑了众多观众。如果这世间真的存在什么原生态的一线女明星,那么姚晨必定是最大的可能性。这阵子,正是姚晨初为人母,她的名字都快要被人们念叨得起皱了。

    要生活下去,没有挑的余地

    “那声音震得我差点一个跟斗,我何德何能获得这种关爱。不还是角色吗?你如果演的都是烂角色的话,别人不会给你这样的信任。那一瞬间,他们就觉得你是他们自己人,所以才会对你那么亲切。你会发现,一部好戏是可以改变一些人的精神世界的。”姚晨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到。要说起真正改变了她精神世界的戏,可能还要数情景喜剧了。

    十二年前,在宁财神眼里还是个“羞涩的小姑娘”的姚晨,放下北影表演系科班出身的身段,去演情景喜剧,电影学院的老师打电话对她说:“你怎么演上这种感觉的丫头了,一定要接主流的戏去演!”在老师的眼里,她将来就是奔着青衣去的,现在演这种“丫头”,简直浪费了她的才华。而对姚晨来说,接演情景喜剧的理由非常简单,因为“要生活下去,根本没有挑的余地”。

    学舞蹈出身,发现自己“没什么舞蹈天赋”,就转学表演;学完表演发现演不了正剧,那就先演演情景喜剧。这一路的轨迹,并不是她的主动选择,倒像是顺其自然。“如果我发现靠表演也没法生活下去,那我还会再转向,就像当初放弃舞蹈那样。”天平座的大姚,骨子里透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气息。

    随遇而安并不代表随波逐流。《武林外传》刚开始筹备的时侯,导演给大姚打了一个电话,问她能不能演佟湘玉。“我说不能,因为我年龄不到,那个阶段我最适合的角色就是郭芙蓉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最适合的那一个人,这就是命。”跨出校门没几年的大姚,已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清醒的认识。



    最难的一件事,其实叫随遇而安

    大姚的随遇而安并不是与世无争随俗世浮沉的消极生活态度,她只是从事实出发,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,降低标准去收获成功的喜悦之情。随遇而安是一种世界观,也是最大的考验。它是无休止的对抗、争夺、抵制之后,仍能怀抱最初的那颗心,好好感受这个世界,好好体会自己的人生,对自己的人生际遇不抛弃不放弃。

    同样发现这一点的,还有阿甘导演。“她是这个年龄女演员里面,罕有的拥有自己‘意识形态’的女性。”他说。他回忆起拍《大电影2.0 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》时碰到的一件事,戏中有一句台词——“有人说,生活就像是一场强奸,当你不能反抗的时候,就要学会享受”。这句烂俗的台词,须由大姚来念,却“怎样也无法流利地从她嘴里吐出来”。“这个时候,她的世界观开始出来干扰她的演员身份了。”阿甘说。

    对于大姚来说,随遇而安并不等于“享受强奸”,而是要在每一个阶段都量力而行。她在微博上呼吁关爱小动物,去难民营探视无家可归的难民,也哀叹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为老家的亲戚抵抗强拆。在温州动车事故中,她更是不避自己父亲是火车司机之嫌,在微博中为事故中的动车司机说话,指出责任不在司机。

    “这个时代大部分演员都没有所谓的世界观,姚晨有。”阿甘说。



    “微博女王”,已不再是附属标签

    在一次拍摄中,仿古戏台是其中一个场景,学舞蹈出身的大姚要在戏台上做些基本的舞蹈动作。一开始她只是皱着眉头,后来终于忍不住和经纪人交谈起来,言辞间多次谈及“戏子”二字。大姚袒露,她不希望别人将演员与戏子这个概念挂钩。这个问题对中国演员来说,是一个沉重到近乎“原罪”的问题,她要和它撇清关系,却又感到力不从心。

    大姚有着其他演员身上很难见到的,类似于文人“爱惜羽毛”般对自己人格形象的自省。这可能拜她“微博女王”的身份所赐。作为新浪微博人气第一的用户,大姚的一言一行都在数千万人的瞩目之下,稍有不慎,就会引来质疑和抨击。

    作为一名艺人,大姚在微博上不回避公共话题,也不怕参与争议性话题的讨论。她微博上关注得最多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。大多数艺人还在用微博互相 say Hello、晒靓照的时候,她已经开始积极转发解救被拐儿童、救治病残人士、保护环境等相关内容的微博;在其他艺人开始关注此类事件时,她又开始参与到对强拆类公民权利受到侵害问题的讨论中。

    作为“微博女王”,大姚每天在微博上发表对各种事实的看法,呼吁大家关心难民帮助弱小,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好厌恶。一旦发言,评论数动辄成千上万,言论的影响力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明星的影响力。她被越来越多的时政新闻人所关注,也被越来越多人求助。



    公民?很多人不知道这群体该叫什么了!

    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求助信息时,都习惯性地@大姚,希望借助她的影响力获得帮助。“我都快成上访机构了,每天被四五千人@,发各种求助信息。”为此,她开始被冠以“公知”之名,但她并不喜欢这个称呼。在她看来,“像李承鹏、王小山,有见解、能影响一批人的才叫公知,我最多算个公民吧。”

    “公知”这两个字越来越臭了。记得以前,很多杂志还会评选年度公知,但不知何时,大家就开始用“公知”两字骂人了,明明两方都是公知,观点之争到一半,一方忽然大喊,你们是公知,另一方就不辩自败了。但大姚并不讨厌这个词,而是嚼着自己还没有资格当一个“公知”。“‘公民’这个称呼我欣然接受。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公民,而且微博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唤起了大家的公民意识。”

    公知的污名化在于人们降低了对公知的要求。门槛一低,自然鱼龙混杂。人们甚至以为,拿着几百万不知道是谁的粉,就算是公知,若说两句迎合公众的所谓良心话就是公知,那公知被臭骂一顿太正常不过了。原来我们以为,色泽鲜艳、个头饱满的才叫好苹果,后来降低标准为没有蛀虫洞就是好苹果,再后来如果只有一个虫洞也能接受,那活该苹果作为一种水果就要被污名化了。

    公知被污名化后,很快,又冒出来一个词,叫意见领袖,但没过多久,网络上意见领袖又泛滥了。终于,大杀器出现了,“公民”两字隆重登场,作为“公共知识分子”的平民化变种,这个词又安全又不容易被污名,但最近也有人说,什么公民,也是图“功名”,都是大尾巴狼。于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群体应该叫什么了。



    彻头彻尾的小女人

    出现在杂志封面上的大姚看起来越来越“强悍”,就连前段时间难得穿上泳装拍的性感照也被评论为“强悍有余,性感不足”。甚至有人发出“女演员还是俗气一点可爱,大姚逐渐被微博政治化、公民化、公知化、符号化,实在是可怕。”

    实际上,在大姚的小圈子里,朋友们都认为她是“彻头彻尾的小女人”。喜欢看书,尤其喜欢阎连科和毕飞宇的小说;喜欢做菜,最拿手的是煲汤;平时爱看的电影都是些文艺片。

    “我有胆怯,我有软弱,我非常自卑。因为人就像一个球,有照得到光的一面,自然也有照不到光的一面,因为我一直觉得很渺小。”她也动辄自嘲为“女二货”。“凡能成功的人都有点‘二’。”大姚表示,自己在现实中也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浪漫主义者,有点二,有点一根筋。



    “二”时代来临了!

    “二”这个词并不是在如今的流行文化中才出现的,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已久,我国一些地方将一些做事不着调、不靠谱的人称作“二货”。如今,“二”突然就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,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“二”文化能有如此席卷之势,能迅速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,并不是因为宣传和灌输。而是因为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“二筋”,从人格心理学的层面讲,就是都有一个“不完美的自己”。

    阿德勒讲“超越自卑,追求优越”,认为这是我们一生的课题,我们在跟自己心目中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赛跑,我们用优异的成绩,有魅力的外貌,成功的事业,美满的家庭,高尚的人格,来掩盖我们内心那个不完美的自己,那个自卑的自己。但殊不知这个被掩盖的自己是一直都在的,像幽灵般阴魂不散,而且我们越不接受它,它便跟得越紧。

    “二”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——尝试把不完美的自己带到阳光下,到人前,一起散步,将它介绍给我们的朋友,大方地承认“它”是我们的一部分。或许,这让我们离完美自我远了,但却会让我们离真实自我越来越近。在完美的路上跋涉,我们常常会忘记思考,千人一面的完美,是否真的比真实的自我有价值呢?而在“二”时代,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,我们开始探寻真实地自我,我们也同样欣喜若狂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23-2-5 09:12
  • 签到天数: 481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9]以坛为家II

    发表于 2013-7-26 15:48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姚晨的嘴巴太大,不太喜欢她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'

    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 似水流年 ( 粤ICP备08111734号-2 )  

    GMT+8, 2024-5-30 16:09 , Processed in 0.048507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似水流年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